百年“戒欺”(诚信中国)

    发布时间:2020/08/25|来源:人民日报|专栏:城市诚信文化
    分享到:


    说起杭州的“老字号”胡庆余堂,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清代富商胡雪岩。不错,1878年,正值盛年的胡雪岩,出巨资开办了这家江南最大的药府。


    如今,迈进吴山脚下的这座百年老店,仍能领略到“红顶商人”当年经商的流风余韵:“真不二价”“是乃仁术”“顾客乃养命之源”……大堂里这些留存百多年的匾额,透过时空倾诉着主人的经营理念。

    在所有匾额中,其它都是朝外悬挂,唯独一块匾是面朝里挂——它是专门给经营人员看的。两个大字遒劲有力:“戒欺”。


    现任胡庆余堂药号总经理杨仲英女士告诉记者,“戒欺”匾由创始人胡雪岩于开业之初跋文写就。匾文如下:“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,药业关系性命,尤为万不可欺。余存心济世,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,惟愿诸君心余之心,采办务真,修制务精,不至欺予以欺世人,是则造福冥冥,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,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。”


    “戒欺”匾的86个字,胡庆余堂的员工均可倒背如流。杨仲英说,因为字里行间凸显的是创始人对顾客的爱心、忠心和诚心,“也是我们必须严格、自觉遵循的宗旨。”


    确实,胡庆余堂能够屹立100余年而不倒,靠的正是诚信。100多年来,“戒欺”“采办务真”“修制务精”一直贯穿于胡庆余堂的生产、经营和服务全过程。正是缘于此,胡庆余堂枝繁叶茂,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。


    “我们唯有继续秉承这些好传统,企业才能长盛不衰。”杨仲英的话透着真诚干练。


    在继承传统方面,今日的胡庆余堂做到了一丝不苟:原料,必须去产地直接采购。如采购山药、生地必须去淮河流域,采购人参、鹿茸必须到关外……今天,尽管物业配送、电子商务已经相当普及,但胡庆余堂一直坚守产地直接采购的原则。


    在胡庆余堂上百年的历史中,流传着许多精心制药的故事。如“局方紫雪丹”,是镇惊通窍的急救药,在制作中因其中一味“朱砂”易与铜或铁发生化学反应,为确保药效,胡雪岩不惜血本耗黄金133克,白银1835克,打造了金铲银锅,专门用于紫雪丹的生产。如今的“金铲银锅”就陈列在胡庆余堂,成为新员工入行的“教材”。


    大黄,是一味用途很广的常见中药,而大黄皮则是非药用部分。胡庆余堂的大黄入药前,均需二次审查,将来料中未除尽的大黄皮悉数剥去。表面凹陷、裂隙之处,还要细细地一一剔除表皮……


    “修合无人见,诚心有天知。”胡庆余堂药业公司生产车间外墙上写着这样10个庄重大字。杨仲英说,虽然在净化封闭式现代化的厂房中生产药品,外人看不到、也进不来,但我们时时提醒员工,制作药品的“诚心”,“上天”是知道的。


    (记者王慧敏)来源:人民日报